从现实背景来看,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要求教育能够发展学生均衡的多方面兴趣,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选择。众所周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有这样诗意的描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①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想在赫尔巴特的教育设想中实现了。赫尔巴特自己也说过,“人类社会早就发现分工是必要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把他所做的垂做好。但是,要做的事越局限,分得越细,那么每个人从其他方面要接受的东西也就越多。因为智慧的可接受性基于各心智间接近的可能性,而后者又基于相似的心智活动,所以,不言而喻多在人类真正的较高级活动领域中,分工不应该分到使每个人相互都不了解的程度。大家都必须热爱一切工作,每个人都必须精通一种工作。但是,这种专一的精通是各人意向中的事情,而多方面的可接受性,只能产生于个人从一开始就作出的多方面的努力之中,这就是教育的任务。因此,我们把教育目的的第一个部分叫做兴趣的多方面性。”②
相关影视:拳击大片横版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