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研究关系的定位上,早年殖民时期的研究者猎奇般的“他者”心态开始被质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时代的彻底结束,独立的民族国家越来越多地出现,政治民主化的氛围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所倚重的主流价值观。而在人类学研究中,提倡尊重研究对象,强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良性互动,强调研究者要从研究对象的立场来理解研究对象的研究关系也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主流。[10]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类学研究带来了更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在后现代主义的学者看来,民族志应更关注研究对象在研究中的地位,应更关注研究中研究关系的平等,他们强调要给予研究对象更多表达自己想法和态度的机会。近些年来,不少后现代视野的人类学研究更强调要务必使研究对象在研究中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的可能。通过民族志,研究对象是可以让自己的存在被公众感知的,这种强调研究对象本身的存在意义及其对研究的重要性,使得人类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1] 马玉芳.20世纪中国人类学研究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1.
[2] 何星亮.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J].民族研究,2006(5):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