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将《易经》中应用于自然哲学领域的阴阳概念,推广到了医学范畴,提出了三阴三阳理论。而这,对于中医学上的把脉诊断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这里,不禁又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何《内经》和《易经》两本经典,都不约而同地将世界的根本指向了阴阳?到底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相似的思想?
除了阴阳,《黄帝内经》受到《易经》巨大的影响,还表现在“变易”这个思想上。
《易经》,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中心的思想讲的就是“变”“易”。所以,在《易经》看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生生不息,变化不止的。
当然,《内经》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并且还进一步认为:所谓的整个自然界处于永无止尽的运动之中,在医学上就表现为“气化”(气化,也就是指气体的活动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出了一套气化学说。
例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用气化谈自然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再进一步,从医学谈论气化“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处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从这些,又可以看出相当重要的一点。《易经》是用爻、卦来将世界简化并作模拟,《内经》本质上,也是对世界,对人体机能组织的一种简化模型。虽然,模拟的系统较现实来讲,都比较粗糙,但是《内经》确实能较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对人体科学来讲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